一次次性丑闻中,风流的王子“失宠”了

Connor 币安下载 2025-10-29 2 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最宠爱的儿子”安德鲁王子,如今成为头衔尽失的“王室弃子”。

当地时间10月17日,白金汉宫发布声明,安德鲁王子正式宣布放弃所有王室头衔与荣誉,理由是“针对本人的持续指控,已分散国王及王室履行职责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深陷性丑闻风波的安德鲁王子还受到英国议会的压力,被要求放弃其约克公爵爵位并离开温莎庄园。

2010年,在庆祝50岁生日的采访中,安德鲁曾说:“我想,在这样的体制里,你会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孩子。因为有一种集体记忆,你在这个家里,还是小孩子的模样。”

他口中的“家”,正是飘扬着皇家旗帜、象征着君主制核心的白金汉宫。如今,安德鲁不仅失去了在那里的办公室,更失去了在这个家族体系中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人还呼吁,是时候将安德鲁从温莎城堡“请”出去了。英国王室专家莱斯利·卡罗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处居所如今被视为他“最后的身份象征”。

一次次性丑闻中,风流的王子“失宠”了

9月1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中)、安德鲁王子(左)、威廉王子(右)在伦敦出席弥撒仪式。图/视觉中国

“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安德鲁王子的“失宠之路”,导火索是他与已故美国金融家、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之间那段备受争议的关系。

2015年,事态进一步升级,安德鲁被卷入一桩针对爱泼斯坦的民事诉讼。原告弗吉尼亚·朱弗雷在诉讼中指控,自己在17岁时曾三次在爱泼斯坦的安排下,被迫与安德鲁发生性关系。

这场风波在2019年达到高潮。安德鲁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节目专访,那场对话后来被称为“王室近代史上最灾难性的公开亮相”。

主持人艾米莉·梅特利斯直接提问:“您是否与当时未成年的弗吉尼亚·朱弗雷发生过性关系?”安德鲁微笑、摇头,称“我完全不记得见过这位女士”。他还表示,朱弗雷的指控不可能成立,当时他正带孩子在一家比萨餐厅参加聚会。

展开全文

而对于朱弗雷描述他在夜店“大汗淋漓”的细节,安德鲁称自己患有“无法出汗的疾病”。他也谈及那张广为流传的合影。照片中,他搂着朱弗雷的腰,身旁站着爱泼斯坦的长期搭档吉斯兰·麦克斯韦尔,背景正是爱泼斯坦的书房。安德鲁质疑照片真实性,暗示照片“可能是伪造的”。安德鲁还称,自己于2010年与爱泼斯坦断绝关系。对于之后仍前往纽约与爱泼斯坦见面,他表示“只是出于礼貌”。

这场长达一小时的采访,原本意在澄清传闻,结果非但没有平息外界对安德鲁王子行为的质疑,反而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舆论围观”,凸显了他疏离民众、毫无悔意、缺乏担当的公众形象。随后几年,由于丑闻缠身,安德鲁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然而,随着朱弗雷的遗作回忆录《无人知晓的女孩》出版,往事再度被揭开。朱弗雷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三次与安德鲁发生性关系的经过。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发生在麦克斯韦尔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公寓,正是麦克斯韦尔将她引荐给王子。朱弗雷回忆,安德鲁当时就准确说出了她的年龄——17岁。此后两人又在纽约和爱泼斯坦的私人岛屿相遇。“他从未询问我的意愿。”她写道,“仿佛与我发生关系是他身为王子与生俱来的权利。”

2008年,爱泼斯坦因性侵未成年人入狱,2019年在狱中自杀;麦克斯韦尔于2021年因协助性交易罪被判20年监禁。今年4月,41岁的朱弗雷自杀身亡。

出版商称这本书是“迟来的正义”“从坟墓里伸出的指控之手”,而安德鲁的发言人仅以“重复虚假指控”回应,激起更大舆论反弹。

回忆录合著者艾米·华莱士指出,安德鲁王子的行为“正让他自食其果”,但“他还没有受到法庭审判,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英国王室专家莱斯利·卡罗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安德鲁王子不仅涉嫌触犯法律,其一系列行为也严重违背道德准则。然而,无论安德鲁的行为多么恶劣、判断力多么堪忧、交往对象多么可疑,在过去数十年间他似乎总能置身于法律制裁之外。

卡罗尔分析称,作为英国君主的次子,安德鲁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已故的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对他的长期偏袒。这或许源于他内心深处确信:无论犯下何种过错,母亲最终都会宽恕他的一切错误决定与不良行为,并永远向他敞开家门。“事实上,女王确实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了。”

安德鲁的性丑闻曝光后,王室成员纷纷与他保持距离。尽管如此,随后的公开露面中,外界仍能看到女王对安德鲁王子的“那份不加掩饰的亲情”——常让安德鲁站在自己身侧,肩膀几乎相贴。

“几乎不会做错事”

1960年2月,安德鲁王子出生于白金汉宫的比利时套房。此时,查尔斯王子12岁,安妮公主即将年满10岁。与早年受严厉保姆影响、较少亲近孩子的育儿方式不同,此时的伊丽莎白二世已是33岁的成熟君主,决心给予这个孩子更多陪伴。

王室传记作家彭妮·朱诺回忆:“女王特意聘请了温和的新保姆,并在皮质封面的日程本中郑重留出亲子时间,甚至常为赶回去给安德鲁洗澡,而提前结束与首相的周会。”

作为很长时间里的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安德鲁自幼备受呵护,王室甚至未发布他的官方洗礼照片。在他满月时,摄影师塞西尔·比顿拍下一张他独自倚在绣花靠垫上的照片,欣喜地形容他“挥舞着小胳膊,宛如西班牙油画中的基督”。然而出于保护,女王拒绝公开这张特写照。

由于长期远离公众视线,外界一度猜测安德鲁是否有健康问题。直到16个月大时,他才首次公开露面,在女王怀抱中现身白金汉宫阳台。幼年安德鲁被描述为“顽皮却备受溺爱”,甚至会故意在执勤哨兵面前来回走动,享受卫兵一次次向这位蹒跚学步的王子敬礼的待遇。

为将儿子留在身边,女王将他送至离温莎城堡不远的希瑟顿学校。之后,安德鲁又被菲利普亲王送入自己的母校——以严格著称的戈登斯顿中学。在那里,安德鲁因自以为是和低俗幽默被同学称为“窃笑者”,甚至有女生讽刺他是“屁股肥大、只会自娱自乐的男人”。

完成寄宿学业后,安德鲁于1979年加入皇家海军,经过两年飞行训练成为一名合格飞行员。加入皇家海军第三年,英国与阿根廷开战,安德鲁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尽管王室、政府和军方高层对派遣王位第二继承人参战心存顾虑,但安德鲁最终说服了女王和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一位海军指挥官后来承认:“让王室成员接近前线实在麻烦……必须万分小心避免他被击落。”

在为期10周的战争中,他驾驶“无敌号”航母直升机,执行导弹诱饵、反潜作战和伤员后送等多项任务。战后,22岁的安德鲁以民族英雄身份凯旋,伊丽莎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亲临港口迎接儿子。

媒体镜头记录下这一时刻:码头上,无人比女王更显欣慰,迎接安德鲁时她笑容满面。而安德鲁则摘下一朵玫瑰,衔在嘴里,也笑着回应。

“当他叼着玫瑰从战场归来,女王由衷为他骄傲。”女王的表姐玛格丽特·罗兹后来回忆称。直至晚年,女王手袋中仍珍藏着儿子当日归来的照片。

在这个阶段,正如传记作家克莱夫·欧文在2020年《最后的女王》中所写:“在母亲眼里,安德鲁几乎不会做错事。”

“风流的安迪”

安德鲁王子成年后,却从未停止挑战母亲对他的包容底线。英国王室专家莱斯利·卡罗尔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在情感生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福克兰群岛载誉归来之时,安德鲁正与美国女演员兼模特库·斯塔克处于热恋之中。两人相识于他21岁的生日派对,然而当斯塔克早年参演的一部情色时代剧被媒体曝光后,这段恋情在舆论压力下戛然而止。

此后,安德鲁频繁出入于宫廷宴会、社交派对与不同女伴之间。媒体也毫不留情地为安德鲁贴上“花花公子王子”与“风流安迪”的标签。

直到1985年,经戴安娜王妃牵线,安德鲁与莎拉·弗格森在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的派对上正式开始交往。九个月后,两人宣布订婚。1986年7月,他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盛大婚礼,女王当场赐予他们约克公爵与公爵夫人的封号作为新婚礼物。“我们为爱而结合,我嫁给了自己认定的那个人。”弗格森曾在接受主持人皮尔斯·摩根采访时说。

然而这段婚姻仅维持六年便亮起红灯,两人于1992年3月正式分居。尽管婚姻破裂,他们仍共同承担两位女儿比阿特丽斯公主与尤金妮公主的抚养责任。离婚后,弗格森继续居住在温莎城堡的皇家别墅。她后来接受澳大利亚电台采访时表示:“我们堪称共同抚育子女的典范。”

而另一边,离婚后的安德鲁更加放纵。他在法国圣特罗佩度假期间被拍到一系列放荡不羁的照片,进一步强化了其“派对王子”的公众形象。2007年,他与社交名媛克里斯·冯·阿斯彭等人的亲密照登上小报头条,画面中充满性暗示意味。据友人透露:“当时安德鲁对她非常痴迷,如影随形,甚至在卫生间外为她按摩头部。”

安德鲁挥金如土、纵情声色的做法,与王室成员应有的庄重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莱斯利·卡罗尔分析指出,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来,英国王室一直被期待秉持更高的道德标准,为国民树立典范,“但这始终只是个美好愿景”。

2011年2月,安德鲁与爱泼斯坦在纽约中央公园并肩散步的照片被曝光,迫使他暂停履行王室公务。但同年,女王亲自授予安德鲁维多利亚皇家骑士大十字勋章,后来支持他发起一项创业扶持计划。2016年,朱弗雷对安德鲁提出性侵指控数月之后,女王仍亲临他的演讲现场,端坐于首排,目光始终追随着儿子。

随着丑闻持续发酵,安德鲁在王室中的处境变得愈发微妙。2019年,他仍参与接待特朗普等外国元首的国事访问,出席皇家赛马会与圣诞礼拜,甚至与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并肩出席纪念仪式。但在《新闻之夜》访谈播出后,这一切戛然而止。安德鲁被迫退出公职,关闭办公室,取消所有公开行程,包括原本计划晋升海军上将的60岁生日庆典。

2022年9月,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安德鲁失去了生命中最坚定的守护者。他在悼词中深情写道:“妈妈,您对儿子的挚爱,您的怜悯、关怀与信任,我将永远珍藏于心。”

王室危机仍在发酵

2025年10月,女王逝世三年后,安德鲁王子正式宣布放弃母亲亲自授予、伴随他40年的“约克公爵”头衔。然而,这一举动并不意味着持续发酵的王室危机可以就此画上句号。

自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以来,君主制在英国民众中的支持率便持续走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享有的广泛支持,曾让王室更有能力应对各类争议,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长期研究君主制宪政角色的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教授克雷格·普雷斯科特指出,这些指控不仅本身极具破坏性,更与王室成员本应倡导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几乎同时,伦敦警察厅宣布正就一则报道展开调查:安德鲁曾要求一名王室警卫调查朱弗雷的犯罪记录,试图以此抹黑指控者。白金汉宫官员仅回应称报道“应被妥善审视”,未作进一步说明。

部分议员已提议通过议会立法正式剥夺安德鲁头衔,此举意味着政府罕见介入王室内部事务。上一次类似情况发生于1917年,一战期间英国议会通过《剥夺头衔法案》,废除了王室几位德国成员的贵族头衔。

普雷斯科特警告,此例一开恐引发连锁反应。“若有法案要废除安德鲁的头衔,会不会有议员顺势提出修正案,连哈里王子的苏塞克斯公爵头衔也一并剥夺?”英国政府目前已表态不支持立法介入,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强调,尽管“我们与爱泼斯坦的受害者同在”,但这本质上“是王室的家事”。

在普雷斯科特看来,君主制并非经由选举产生,但若公众意愿转变,不再想要君主制,政治力量必将随之响应。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80%英国民众支持通过立法正式剥夺安德鲁王子头衔。若查尔斯三世无法迅速妥善处理,君主制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更大压力。

记者:郑立颖

编辑:徐方清

评论